大象网:在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中探索实践路径

时间:2023-09-19浏览:138设置

2023年7月29日,大象网(河南广播电视台官方网络平台)刊登我中心黄天弘教授的理论文章《在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中探索实践路径》,原文如下: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陆续出台了《中共全国人大常委会党组关于加强县乡人大工作和建设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强新时代人民政协党的建设工作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强城乡社区协商的意见》等文件,为夯实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础,更好的坚持党对人民政协工作的全面领导,以及畅通民主渠道,开展形式多样的基层协商中存在的治理、机制、制度等方面的短板,提出了诸多建设性的意见,党的二十大报告更是进一步从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提供了制度保障和路径措施。

一是加强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保障。党的二十大召开后,人民对于各地各部门在履行职责时所形成的“问计于民、问策于民”常态化做法予以高度评价。在党的二十大报告起草过程中广泛吸纳民意本身就是集聚民智的生动实践,这实际上就是通过倾听人民呼声、凝聚人民智慧、回应人民期待,从而收获人民支持与认可,进而提高人民对党和政府政治信任,提高制度自信。这种政治信任是良政善治的群众基础,一方面人民群众受鼓励参与到党和国家的重大政策决定中来,另一方面各地各部门也更主动、更积极、更广泛地吸纳民意,凝聚民众的意见和建议,是在双向的政治依托中不断提高国家治理的效能。当这种双向信任通过制度化方式成为国家和社会治理中的常态化现象时,人民当家作主自然就更加广泛、真实、有效、管用。

为此,作为全过程人民民主重要制度载体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需要且必须紧贴人民群众的呼声,不断完善和优化人大工作的组织原则、运行机制、工作程序、工作职责等,使人大开展具体工作时渠道完整、方法多样、运行有序、公开透明,尤其是要推动“开放式”民主治理的常态化。近年来,围绕人大的立法、监督工作等,各地政府广泛建设基层立法联系点,倾听群众的政治诉求,例如常州、大同、濮阳等地,建立人大代表联络站或基层立法联系点,拓展线上民主民意表达平台和载体,使人民与人大代表面对面交流沟通,真正做到开门调研、开门协商、开门决策、开门监督,赢得人民群众的称赞好评。这种“开门式”的工作方针,多元化的工作渠道,就要切实贯彻到人大工作的方方面面中去,使人民群众的诉求切实融入制度建设、决策落实中。但这种民主治理的“开放式”绝不能是一时的,这类真实有效的吸纳民意、汇集民智的工作做法必须要制度化、常态化。2021年以来,河南省濮阳市人大建立“年度清单+专项监督”制度,出台《关于公民旁听濮阳市人大常委会会议的暂行规定》,建立“人大主任与公民代表面对面”制度等,都是保障全过程人民民主切实持续有效的重要举措。

二是全面发展协商民主。习近平关于人民民主的真谛的论断,关键在于“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找到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也就是说,在关系到人民利益的问题上,必须深入人民之中进行广泛有效的协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根植于“中华民族长期形成的天下为公、兼容并蓄、求同存异等优秀政治文化”的土壤中,因而形成了独特的、独有的多方位、全过程、灵活多样的协商民主。目前,我国建立的政党协商、人大协商、政府协商、政协协商、人民团体协商、基层协商以及社会组织协商等协商民主形式,协商范围广泛、程序合理、环节完整,更加包容、有效。党的十八大以来,通过多途径、全过程的民主协商,民众拥有更多知情权、建议权,能够更加充分表达自身意见建议,同时也使民主决策更具科学性。特别是政协协商和基层协商,政协协商“以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和专题协商会为重点,以双周协商座谈会、对口协商、提案办理协商、网络议政、界别协商、情况通报交流等为常态”,广泛凝聚共识,博采众谋,团结不同政党、民族、宗教、阶层与海内外同胞,增强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基层协商因涉及大量关系到群众直接利益的工作,在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中不可替代。各地通过恳谈会、线上论坛、“小院议事厅”、“人大代表之家”、“职工之家”等形式,使人民更有效的表达意愿,更广泛的参与民主实践全过程。

正因此,要切实发展真实全面的协商民主,就要发挥好政协协商的作用,以政协协商衔接带动基层协商。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是“中国式商量”有序开展的重要载体,也是与基层协商有效衔接的关键纽带和重要渠道。近年来,各地政协以“委员工作室”为载体联系和服务人民群众,既收集倾听人民的诉求,也向人民群众讲解宣传政府的政策主张。例如,浙江省政协在全省根据省、市、县三个层级政协的实际情况不同,推动建设“民生议事堂”、“协商驿站”、“请你来协商”等平台,打造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协商矩阵,实现政协协商平台全省全覆盖,并与基层协商有效衔接。江苏省打造“码上议”线上协商平台,河南省建立了“基层民主+网格化”管理服务平台和多网合一手机APP等,畅通了民主渠道,提升了政协委员履职质效。可见,打造多样化协商民主平台,既保障协商民主的程序正当、合法有效,保证各党派有序参与国家治理全过程,也拉近政协与人民的距离,有效衔接政协协商和基层协商,使政协协商的覆盖更广泛,作用更多样,在全过程人民民主建设中全面、真实、有效的发挥协商民主不可替代的“政协之为”的作用。

三是积极发展基层民主。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全民共商共建共享的人民民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探索道路上的全新阶段,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基和最小单元在基层。因此,要做到人民民主真正意义上的全过程、全方位、全覆盖,就必须在完善人大和政协建设的基础上,始终积极主动地发展基层民主,健全广泛真实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基层治理作为我国国家治理的基石,要在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和主导基础上,拓宽渠道,发挥更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把切实为人民办实事、为人民服务的人纳入到村委会、居委会、职工代表大会中,使其真实反映人民群众的一线诉求。要以党员干部作为核心,组织村委、居委中的各类群体代表,结合其能力所长,参与辖区内的议事、调解等管理治理中,增加基层各类群体有序参与基层治理、民主协商的联系纽带。同时,必须坚持重大事项公开制度,严格实行村务公开、社务公开、厂务公开等措施,常态化开展咨询会、听证会、民情恳谈、居民议事等活动,保障基层群众的参与、管理、监督权利,维护人民的合法权益。此外,也要注重与人大代表联络点、政协委员工作室等的沟通互联,切实将基层与人大、政协有效衔接,打破不同体系见的条块壁垒,使人大和政协委员作为对国家治理、社会管理的有经验者,能够根据各辖区实际情况指导基层自治,把握主要方向。

广大人民群众是基层治理实践的真正主体,但要其发挥更多的自主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单凭拓展参与基层治理的渠道,完善可供使用的常态化制度、措施和提供有效指导并不全面。人民参与基层治理的能力水平和自我意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基层自治的实现程度。对此,各级党政部门必须深入一线,扎实开展调查研究,找到并利用老百姓最长接触、最易接触的平台或路径,做好基层自治相关知识、制度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参与民主实践的能力与意识。

 

作者简介:黄天弘,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河南研究中心研究员,郑州轻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郑州轻工业大学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研究员;杨延宇,郑州大学历史学院博士生。                

基金项目: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委托项目《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深刻内涵与河南实践研究》阶段性成果(编号2022DWT068);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河南研究中心2023年研究课题《从协商到全过程:新时代全过程人民民主理论的历史演进与升华)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23ZXLL008)。

 

衔接地址:https://share.hntv.tv/news/0/1685073054190358529   


返回原图
/